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及《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253號)等法律法規的要求,三臺縣農村公路路網建設項目的建設應進行環境影響評價。三臺縣盛達路橋建設有限責任公司委托西藏國策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對項目進行環境影響的評價工作。評價單位在現場踏勘、收集工程資料、進行環境狀況調查和工程分析的基礎上,編制完成了《三臺縣農村公路路網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現將編制情況及編制成果公示。
一、建設項目概況
建設項目名稱:三臺縣農村公路路網建設項目
建設性質:改建
建設地點:三臺縣境內
建設內容:目位于三臺縣境內,分別為縣道成德南高速西平互通至西平段(凱江大橋)改線工程、鹽三路、塔蘆路、劉黑路、富復路、觀橋鎮-菊河鄉、菊河鄉-魯班鎮、老柳路老馬鄉至光輝鎮公路、老柳路光輝鎮至柳池鎮公路、三金路、建設鎮-柳池鎮、古下路、老高路、古樂路、樂新路、雙石路、白建路、立豐路、古井鎮-進都鄉等19條農村公路,全長156.379km。
其中:三級公路70.688km,路基寬度為7.5m、12m和24.5m,設計速度30km/h和40km/h,路面結構為瀝青砼路面和水泥砼路面,設計荷載等級為公路—Ⅱ級,小橋、涵洞、路基設計洪水頻率1/25,大、中橋設計洪水頻率為1/50。
四級公路85.691km,路基寬度為5.5m和6.5m,設計速度20km/h,路面結構為水泥砼路面和瀝青砼路面,設計荷載等級為公路-Ⅱ,小橋、涵洞、路基設計洪水頻率1/25,大、中橋設計洪水頻率為1/50。
二、建設項目的政策規劃符合性
本項目為公路改建工程,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令第21號《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修正)》中的第一類、第二十四項“公路及道路運輸(含城市客運)”項中“12、農村公路建設”,本項目屬于鼓勵類。
同時,三臺縣發展和改革局于2016年8月22日出具了《關于三臺縣農村公路路網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批復》(三發改[2016]316號),同意本項目實施。
因此,本項目符合國家產業政策。
擬建項目符合三臺縣交通規劃、三臺縣土地利用規劃等相關規劃。
三、建設項目周圍環境現狀
1、建設項目環境現狀
對項目區的水環境、大氣環境及聲環境質量情況進行了現狀監測,監測數據表明,道路沿線各主要地表水體監測斷面各項監測指標均滿足GB3838-2002中Ⅲ類水域標準,區域內水質情況良好;項目沿線的NO2、PM10和SO2均滿足《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中二級標準要求,表明道路沿線環境空氣質量良好;根據監測結果,項目沿線特征敏感點監測點位晝夜均能滿足《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中的2類標準。項目區聲環境現狀質量良好。
2、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范圍
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中關于評價范圍的劃分原則和本項目現場踏勘調查實際情況,確定本評價范圍如下:
(1)生態環境:根據生態因子之間互相影響和依存的關系,評價范圍集中在公路中心線兩側各300m以內區域,施工臨時設施區評價范圍為場地界外200m的區域。
(2)聲環境:施工期場地邊界外200m,公路中心線兩側各200m以內的范圍。
(3)水環境:沿線橋梁橋位上游100m、下游1000m以及與公路平行距離在200m以內的水體。
(4)環境空氣:公路中心線兩側各200m以內的范圍。
(5)社會環境:本工程確定的直接影響區主要為各道路沿線場鎮及行政村。
四、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分析及擬采取的主要措施
1、聲環境環境影響分析及擬采取的主要措施
噪聲對項目區周圍聲環境的影響主要包括:施工機械和運輸車輛在施工過程中所產生的噪聲;道路建成后行駛車輛發出的交通噪聲。
施工噪聲具有范圍小,影響時間短,影響程度嚴重的特點。根據《建筑施工場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523-2011)的規定,晝間的噪聲限值為75dB(A),夜間限值為55dB(A),晝間施工噪聲對臨路距離小于50m的住戶產生一定干擾和影響,夜間施工影響范圍大于晝間,夜間施工噪聲對臨路200m內的住戶存在影響。對于在這個范圍以內的部分居民,施工噪聲可能對其身體帶來一帶的影響,建議施工單位采取合理措施減少噪聲對當地居民的影響。
公路在建成后營運期間所發出的交通噪聲則具有影響范圍大,影響時間長,但影響程度較輕的特點。車輛在運行過程中產生的噪聲主要包括以下幾個部分:燃燒噪聲、進氣和排氣噪聲、風扇運轉噪聲以及輪胎噪聲等,以上幾種噪聲在不同車輛所發出的交通噪聲中所占的份額也有所不同。交通噪聲的影響范圍是以道路為軸線的一個帶狀區域,其影響的程度也取決于道路本身的交通量,因此,日益增加的車流量會對沿線居民造成一定的影響,設計、施工單位應采取有效措施減輕這一污染。
2、水環境影響分析及擬采取的主要措施
本項目不設施工營地,采用租用沿線居民和農戶房屋的形式,其產生的生活污水依托居民現有的衛生設施處理后排入市政管網,不外排,對周圍水環境影響較小。施工期設置的施工生產生活區產生的廢水砌坑沉淀后全部回用,不外排。
項目營運期廢水主要來源于路面徑流,通過加強交通管理措施,項目運營期產生的污水不會對沿線水質產生明顯影響。
3、大氣環境影響分析及擬采取的主要措施
施工期的環境空氣污染主要是TSP,但時間是短暫的。采用施工現場定期灑水,運輸筑路材料的車輛加蓋蓬布等措施,可以減輕其影響程度。
施工區的燃油設備主要是施工機械和運輸車輛,其排放的尾氣在施工期間對施工作業點和交通道路附近的大氣環境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產生CO、碳氫化合物、NO2等污染物。運輸車輛的廢氣是沿交通路線沿程排放,施工機械的廢氣基本是以點源形式排放。由于施工區空氣流通性好,排放廢氣中的各項污染物能夠很快擴散,不會引起局部大氣環境質量的惡化,加之廢氣排放的不連續性和工程施工期有限,排放的廢氣對區域的環境空氣質量影響是較小的。
在公路運營期間,車輛行駛激起的揚塵及排放的汽車尾氣人會造成一定的空氣污染。污染物排放量的大小與交通量成比例增加,與車輛的類型以及汽車運行的工況有關。隨著交通量的增長,汽車尾氣排放的污染物NO2的影響也增長,據同類城市道路類比預測,在本項目遠期最大交通量的情況下,距道路中心線8m處NO2、PM10日均濃度預測值可滿足《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二級標準值要求。
環評建議有關部門加強管理,嚴格執行國家規定的汽車尾氣排放標準,減少汽車尾氣污染物的排放量。因此,在加強管理的基礎上,項目在營運期不會對當地大氣環境產生明顯影響。
4、固體廢棄物環境影響分析及擬采取的主要措施
施工期固體廢物主要包括廢棄土石方、建筑垃圾和施工人員生活垃圾,其中廢棄土石方及時清運至項目沿線渣場,破除原有路面產生的建筑垃圾用作路基回填,產生的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及時清運至沿線就近的垃圾收集點。
本工程投入營運后,不設置服務區,無生活垃圾產生。項目營運期間固體廢棄物主要來自于汽車裝載貨物的撒落物和汽車輪胎攜帶的泥沙, 由道路清潔人員及時清掃,統一收集至沿線就近的垃圾收集點進行處置。
5、社會環境影響分析及擬采取的主要措施
本項目的建設,可加快區域內各鄉鎮之間的聯系,加快了鄉鎮的道路網絡,完善公路網及旅游路網建設,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服務水平,對區域路網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同時,建成后增強區域沿線區縣的經濟輻射作用,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和產業優勢互補,加強沿線各地區之間的經濟文化聯系,推動區域經濟快速發展。綜上所述,本項目正效益顯著。
6、生態影響分析及擬采取的主要措施
本項目是一項綜合性的系統工程。建設時大量的開挖、填筑等施工行為,在一定程度上將破壞所經區域的原有自然景觀,但由于本項目建設完成后進行大量綠化工程,因而不會對沿線景觀造成明顯不良影響。
7、環境風險預測評價
本項目在運營過程中,由車輛運輸事故造成的各種風險具有一定的潛在危險性。根據模擬預測,本項目發生車輛運輸事故的概率是非常小的。按本報告提出的應急方案進行實施,可在最大限度上減輕事故對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產生的影響。
8、建設項目經濟損益分析
項目環保投資所產生的環境經濟效益較顯著。對環境而言,項目建設有利有弊,但項目建成后,對當地經濟發展、旅游業開發等有利,本項目環境經濟效益大于環境經濟損失,評價認為項目是可行的。
五、公眾參與
在環評報告書編制過程中,采取了網上公示和發放調查表兩種形式。網上公示和調查表統計均未收到反對意見。項目獲得了公眾普遍支持。
六、環境影響評價結論
三臺縣農村公路路網建設項目是連接三臺縣各鄉鎮的重要通道,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及相關交通規劃。經分析,無論從工程角度還是從環境角度出發,路線方案均是合理和可行的。通過對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在積極采取一定的環境保護措施和水土保持措施后,可以將項目建設對生態環境和水環境影響大大降低,從環境保護的角度來看,本項目選線合理,工程建設可行。
七、聯系方式
建設單位:三臺縣盛達路橋建設有限責任公司 郵 編:621100
電 話:15386666835 聯系人:蘇工
環評單位:西藏國策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聯系人:陳工
聯系電話:18981163343
地址:成都市成華區電視塔影視文化廣場B棟15層
郵箱:1306541127@qq.com